“从1999年我创立朗坤,到今天已经15年了。这15年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的信任,离不开员工的奋斗,更离不开政府一直以来对软件产业、对民营IT企业的关注和支持。这一点我感受很深。所以,当一名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届5年任期,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能,不做些实事,仅仅视为一份荣誉,都不好意思……”说此话的是政协南京市13届委员,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斌。
下海经商,创立朗坤,至今没有后悔过
武爱斌,扬州广陵人,1969年生,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武爱斌从省级机关岗位上辞职,去了一家知名外企,他觉得年轻人不应该留恋机关,应该先学点本事,争做价值的创造者,而不是价值的分配者。
刚进企业,一切从头开始,技术上,虚心学习,业务上,钻研实践。不久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公司受到了重用,并担任了销售部经理。“那时我年仅27岁,一干就是5年,期间数次访问欧美发达国家,并在德国接受公司总部系统的业务和语言培训。”武爱斌说,这是他进步成长最快的一段岁月。
然而,随着职位的不断升迁,武爱斌逐渐感觉到发展自主核心技术、民族品牌产品有多么的重要。看着外国人大把大把地赚国人的钱,他作为外企员工,感受到了无奈与煎熬。1999年,他决定不再当“洋买办”,自己开公司研发自主核心技术,做自己想做的事。1999年11月朗坤公司正式创立。他带领一群不到30岁的年轻人,夜以继日,试图开发一套他认为未来必有广泛市场和价值的“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也就是现在很热门的“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的管理软件。
经过15年的发展,朗坤从工厂自动化起步,今天已经横跨管理咨询、软件产品与服务,IT监理、IT运维、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为智慧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朗坤已成为“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提供商,是“工信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供应商,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南京市首家荣获“南京市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的软件类企业。武爱斌本人多次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南京市紫金创业先锋人物、南京市软件产业十大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今天,朗坤还参股(控股)了4家公司,武爱斌分别担任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瑞中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监事长,武汉理工朗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其中,江苏瑞中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与南瑞集团等股东单位于2009年合资成立,致力于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大型通用实时数据库”的产业化,目前广泛运用于各大行业和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于2011年由江苏省经信委牵头成立,主要负责重大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对信息产业的战略规划进行研究,为各级政府和广大IT企业提供决策辅助支持,致力于打造江苏信息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全省信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武汉理工朗坤科技有限公司则是朗坤于2013年11月与武汉理工大学等合资成立,致力于产学研合作,以及建材、港口、汽车等领域的行业信息化研究应用与推广。
除此之外,武爱斌身上还兼任江苏省微电脑协会副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朗坤这15年做得不错,未来能做得更多
在IT界有一句名言:“偏执狂才能生存。”
武爱斌正是这样一位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偏执狂”。他被同行和客户认为是“信息化领域里的自动化专家”,“信息行业的一名老者”,不可多得的“懂管理、懂软件、懂自动化、懂销售”的行家。而他本人的理想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带领朗坤在两化融合道路上“稳步前行,顺势而为”,在中国重资产流程型行业信息化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作为一个奋斗20年的IT老兵,带领着一个专注管理信息化15年的企业,武爱斌做得很认真,起步很早,起点也高。朗坤的业务线覆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从工厂设计、基建到生产和运维,一体化业务覆盖着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财务到业务全部贯通,从集团管控到单个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这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朗坤的产品正在为国内5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国资委下属企业、投资几百亿的能源基地和大型民营集团企业。其招牌产品LiEMS已经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管理软件之一,EAM(企业资产管理)产品荣登全球五强之列,更成为入围中国核电信息化领域的首个国产管理软件品牌。
朗坤有今天的发展,武爱斌认为“顺势而为”是很重要的原因。
朗坤1999年从电力行业信息化起步,逐渐发展成为能源、建材、交通、冶金、石化等重资产流程型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坚持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帮助传统工业企业实现管理提升,绩效改善,转型升级。这样的发展道路,与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方向不约而合。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目标。
在中国信息化市场上,朗坤时常与SAP、Oracle等国外管理软件厂商同台比武,为国家节省了几亿美元的外汇。随着“棱镜门”等信息监控、泄露事件的曝光,国家、政府、行业、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用安全可控的国产信息化产品替代进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进程也将不断加快。
近年来,IT行业盈利水平明显偏低,与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利润率差距不断拉大,抑制了实体经济发展,企业家实业精神减退,大量社会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武爱斌却坚持做实业,坚持做软件。他认为,政府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朗坤有自己的成熟的软件产品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有丰富的信息化项目实施经验,未来一定能够做得更多。
武爱斌表示,朗坤是土生土长的南京管理软件企业,将来也非常期待能够运用公司15年来在信息化领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更多的南京市政和工业企业服务,为打造智慧南京贡献力量。
作一名委员就要认真履职,有“荣誉”更有“责任”
2012年底,武爱斌成为一名新政协委员。他开诚布公地说:“如何当好委员,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
新委员如何履行职能?武爱斌坦言,放下身段,多向老委员取经,多到基层听老百姓意见,多研究中央政策和国家两会精神,把社情民意信息收集起来,写进自己的提案中,通过提案的办理解决存在问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力求在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的同时,也努力做一名称职的政协委员。
2010年7月28日9时30分许,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万寿村15号拆迁作业现场,因施工挖断了丙烯管道造成丙烯泄露引发爆炸,造成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2013年11月22日,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追究这两起事故起因,原因就是城市地下管线“家底”不清。如何“驯服”地下管线这只“老虎”,成为武爱斌关注的课题,今年1月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上,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推动南京市地下管线数字化平台系统真正投入应用的建议》的提案。
“7.28”事故深刻教训,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中心领导小组。朗坤参与了我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中心数据管理平台开发。武爱斌说,写这件提案自己是有发言权的,并非心血来潮。在提案中,他提出全市树立一盘棋理念,破除部门行业“壁垒”,尽快批复管线中心编制,明确该机构职能;正确看待和解决管线数据全面性与准确性问题;有效解决数据保密与应用网络连接的矛盾;逐步建立良好、共赢的平台系统运营机制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今年武爱斌第二份提案,就是《关于落实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数字企业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干什么吆喝什么”,武爱斌说,从全市情况看,只有40%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搞电子商务的只有25%,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已成为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短板”,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专业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缺少政策支持等问题,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和数字企业建设的进度。
武爱斌认为,数字企业是数字城市的基础,南京作为国家首个“软件名城”更加应该在数字企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推进“智慧南京”建设,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进程,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抓这件事。补齐 “短板”,突破 “瓶颈”。对此,他一口气提出9条建议。
让武爱斌高兴的是,他的提案已经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批复。“政府对政协提案的承办落实工作越来越重视,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也越来越高。”
“不在谋利,而利润随之而来。”这是朗坤企业宣传册扉页中的一句话。
进入马年,“马上体”成为热词,武爱斌套用“马上体”说,本土IT合伙人,“马上”有春天。“这既是新年的期盼,也是一个新的开端。”
通过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朗坤正在不断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位于南京江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40亩的朗坤研发总部基地也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打造成现代化的智慧产业园区,为员工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企业提供一个腾飞发展的新平台。
在武爱斌看来,“一切皆有可能”的21世纪,驱动中国经济前进的原动力,绝非“中国模仿”或“中国制造”,而一定来自植根本土,由内而生的“中国创新”和“中国创造”。
在举国上下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中,面对如此好的机遇和政策、如此大的市场,在政府越来越鼓励自主创新、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创业环境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不能当看客,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并有所作为。”武爱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