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朗坤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南京日报》A5版对公司进行了致力两化深度融合十五年的专题报道:朗坤,打造更智慧的工厂。
经过15年发展,朗坤,这家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软件企业,已经从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领导厂商,逐渐成长为面向重资产流程型行业提供管控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管理专家。在与众多国际巨头的同台竞技中,朗坤的软件产品与服务多次击败对手,在电力、市政、煤炭、建材、石油、冶金、交通、军工等行业的600余个项目中成功应用。通过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稳定、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手段,朗坤在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践行中国“工业4.0”的同时,也将南京民营软件企业的标杆提升到新的高度。
近年来,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约束增强、产能普遍过剩,一道道严峻的题目摆在中国工业,特别是相关重资产行业和企业面前。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十八大强调的,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南京是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在用信息化助力企业突破困局、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批站在潮头的软件企业迅速成长。朗坤,则是其中的先行者、佼佼者。
一体化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 让企业管理脱胎换骨
今年5月,经过一年多的选型、考察和招投标,中国泛海绿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最终花落朗坤。之所以能在众多国际巨头和大型国企的竞争中突围胜出,用绿能国际董事长秦定国的话说,“只有朗坤的产品能真正满足绿能国际‘一体化管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
朗坤是一家创业于南京的企业。创建之初,虽然只有几个人、几台电脑,但企业创始人、今天的朗坤董事长武爱斌就坚定地确立了“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企业绩效”的企业价值理念。矢志不移15年,完全自主研发的LiEMS(朗坤智能企业管理系统)已经遍布电力、建材、煤炭、冶金、交通、石化、国防等领域的600余家重资产密集型企业,每年节约或创造着数以亿计的财富。
在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朗坤搭建了集团级的安全生产集约化管控平台,全面覆盖公司本部及各下属发电企业,通过统一、自主的标准化体系,建立起了透明化、精细化、全面化的管控。
在投资450亿元的大型煤电铝能源基地天山铝业,朗坤在自主技术平台上整合多个系统,通过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工厂信息一体化,ERP/MES管控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基建/生产一体化,绩效/业务一体化这“五个一体化”,助力天铝工业园走向自动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煤、电、铝3个产业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两化融合项目,并且在国内开创了用一个厂商的一款软件管理一个园区的先河。
在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朗坤水泥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为企业每年降低生产成本300万元,主要设备故障次数降低10%,物资周转周期由120天减少到80天……
近年来,朗坤还通过风电运行分析系统,打造了数字化风场;通过与中国实验快堆工程指挥部开展信息化合作,开创了国产管理软件保障中国核电运行的先河;进军工业信息化应用中的重要基础平台——实时数据库,成功打破了国外软件的绝对垄断……
朗坤的客户都有这样的体会:朗坤的产品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工具和平台,更是一种现代化、系统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它的部署,能让企业管理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提升。
江苏国信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信息化负责人说,“信息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企业原有的习惯思维、粗放的管理模式、笼统的管理制度以及随意的手工操作的一个冲击。部署朗坤管理信息平台的过程,实质是流程再造的过程。”
智慧管理助力企业在源头节能减排, 让生产过程更加绿色
朗坤服务的企业绝大部分是能耗大户。在当前的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中,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末端治理的思路和手段不同,朗坤把节能减排的聚焦点放在了生产的源头上。
在国电九江电厂,通过朗坤LiEMS5.0智能燃料管理系统打造的“数字化煤场”,实现了燃料管理“两头控制”(入厂管理、入炉管理)和过程精细化(煤场、配煤掺烧)管理,彻底消除了传统燃料管理系统要么偏软、要么偏硬的诸多弊端。系统提供了一个精细化平台,不仅能研究煤堆热值损失规律,合理安排堆放;还可以依据负荷变化和设备状况,“自动寻优”找出各煤种的最佳掺配比例,科学掺烧,保证可靠运行和达标排放。
智能燃料管理系统的部署带来了标煤单价降低、煤场损失减少、电量损失减少、总成本降低、机组指标改善、人为作弊成本降低等一系列综合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国电九江电厂每年掺烧泥煤、市政污泥、高碳灰等经济煤种200万吨,经济煤种掺烧率达到62.6%,累计节约燃料成本5000万元,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排放。
信息化管理的节能减排效应不仅体现在燃料等大宗耗能材料上,还体现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细节。在朗坤智能燃料管理系统中,有一项“车辆出入厂排队自动化调度”功能,能够自动指挥车辆进入最少排队区域,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朗坤一位技术负责人介绍,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朗坤的软件可以通过对生产运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性能计算、耗差分析、指标考核等,量化评估设备资产运行状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在源头上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
强化过程控制, 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业务操作追溯性
通过严密的系统设计,朗坤将刚性的制度融入企业管理系统,构建了权责清晰、流程规范、标准严格、程序严密的制度“笼子”,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人为干扰的空间,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监督到位。
接受朗坤服务的很多客户,通过量身订做的物流平台,促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实现了对物资从需求到采购、再到出入库的全过程监控;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业务操作追溯性,使整个采购过程保留痕迹,可随时追踪,从而实现“阳光招标、绿色采购”。
朗坤的技术人员介绍,朗坤产品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使生产现场的所有物资设备都可以追溯到当初的采购、设计、安装、调试和移交信息。各个阶段的知识都要完整延续保留,做到先评估,后评价。
聚焦本质安全, 从打造智慧工厂到建设智慧城市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朗坤强调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识别、控制与管理,用信息化手段融合本质安全理念,构架企业“设备安全、系统安全、管理安全、人物制度环境和谐统一”的系统和平台。
在大唐集团陕西彬长电厂,朗坤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轨道化、信息实时化”的原则,把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以及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等,转化为可执行、可监测、可预警的管理任务,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举例来说,通过信息化,设备超温超压、定期加注润滑等需求,能自动触发管理信息系统,变成员工的检修维护行为,避免人为事故。某操作员每天需巡检设备2次,但如果他没有按规定和标准进行巡检,点检设备就会自动记录,并根据绩效考核制度自动扣分,送到人力资源部门。”朗坤的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这样的“本质安全型生产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保持不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不发生一般设备事故、火灾、交通事故,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
凭借相关领域的经验和成果,朗坤将城市地下管线的智能化管理纳入研发目标,将本质安全管理理念和产品,从工厂拓展向城市。
目前,很多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选择朗坤,经测算,平台能够降低城市各类地下管线爆管事故30%以上,每年至少减少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并能预测城市未来6个月可能发生的各类管线事故并提出预案,防患于未然。
在南京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朗坤主导编制的《地下管线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与数据字典》和《数据库建库(试验区)方案》,获得了行业专家的一致肯定,认为其对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贵州安顺市和大连普湾新区,朗坤承担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启动建设。其中安顺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已成功入选 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朗坤部分跨行业应用案例
★电力
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安全生产系统
中国国电集团燃料智能掺烧信息管理系统
★核电
中国实验快堆工程指挥部运维一体化平台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统一门户决策系统
★建材
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EPC工程项目管理平台
★煤炭
皖北煤电集团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冶金
新疆天山铝业工业园ERP+MES一体化项目
★石化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协同管控平台
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控平台
★交通
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物资和设备及安全生产监管平台
江苏省国信靖江港煤炭物流基地管控一体化平台
★市政
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工程
安顺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软件工程
★勘测设计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合同与成本费控管理系统
中国电建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
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