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会上传出好消息: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项AI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来自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工程研究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等产学研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项目鉴定。
当前,火力发电厂普遍存在人工巡检强度大、预警效率低且判断不准等情况。针对这一行业痛点,朗坤智慧团队有的放矢进行攻关,取得一系列核心技术新突破,研发出“基于工业大模型+动态知识图谱技术的火电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该AI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岳阳发电有限公司“一展身手”。
“经验主导”转向“数据决策”
“AI系统能像CT扫描般透视设备健康状况。”岳阳电厂生技部科技信息主管指着一则预警案例说,3月25日13时35分,AI模型捕捉到“1#汽机——1C循环水泵稀油箱油位异常上升”,诊断出1C循环水泵非驱动端盘根漏水严重,水窜入轴承箱导致油中进水,此次报警及时有效地避免了因设备故障可能给机组运行带来的风险隐患和经济损失。
“原来是人找数据,现在是数据找人。”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智慧能源协同平台”自上线以来,已为电厂搭建了870余个算法模型,生成智能报表78张,运行维护人员告别“跑断腿”,巡检工作量减少60%,工作效率提高20%以上;预警消除“设备故障隐患”27起,维修工时缩短15%,辅机设备故障下降20%,预计单厂年节约运维成本约800万元。这项AI技术,已成为故障的“吹哨人”、异常的“分析师”、故障解决方案的“快递员”,让决策更加“聪明”!
“动态融合”打破“故障黑箱”
根据专家鉴定,朗坤研发的这套AI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中行业首创的“参数劣化+故障记录”双级动态图谱被专家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时序分析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不仅能预测设备性能劣化趋势,更构建了跨时空的故障因果关联网络。
实测数据显示,有了AI技术,设备状态健康评分与故障风险实时预测准确率突破92.6%,故障根因的可解释性定位推理平均耗时3.21秒,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300%。
“通俗来说,这相当于给机组安装了‘智慧大脑’,效果宛如让设备自己‘开口说话’,AI跑赢了故障!”朗坤智慧工业设备专家形象地比喻,平台实现了由数采、诊断、建模、分析到维修管理的全链路AI升级。从“人工经验”到“全域智控”,让设备“开口说话”,令异常状态“无所遁形”;从“各个分散”到“全局掌握”,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局,为机组调度优化、发电计划、能效提升等提供决策支撑;从“现场值守”到“指尖决策”,真正实现“运筹千里之外,决胜方寸之间”。
当前,在岳阳电厂,AI技术正衍生出更多“裂变效应”:海量设备运行数据、检修报告与专家经验被淬炼成可生长的“数字知识体”,设备机理模型在实战中持续迭代,故障逻辑链、维修方案库自动更新;AI与机理混合建模技术“双擎驱动”,通过“主动预判”替代“事后补救”,降低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边云协同”架构打通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厂智慧化转型样板”。
“全栈自研”突围“卡脖子”困局
作为全链路自主可控的工业运维平台,系统从底层协议到算法框架再到系统应用全面实现国产化替代。依托国家级“双跨”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朗坤智慧攻克了数据协议兼容、工业控制系统适配等难题,部署成本降低50%的同时,兼容95%以上工业控制系统。
朗坤智慧工业设备专家介绍,依托国产化内核的物联协议栈,团队成功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协议的深度解析;而他们自研的AI算法中台,不仅精通机组能效优化,让更擅长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设备寿命,为企业的设备维护与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依据;此外,公司还匠心独运地打造了全栈国产化应用系统,如同一位“全能管家”,从设备的实时监控到智能诊断,再到检修决策的精准制定,全方位覆盖了设备运维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让工业运维变得更加高效、智能。
“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能源领域工业软件自主化的战略突围,为我国能源体系现代化装上了‘数字中国芯’”。这项新技术还在煤矿、化工等重资产流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