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之遥的东非高原上,孕育着一个兼具文明、原始与野性的美丽国度——埃塞俄比亚。这里河湖遍布,山峦叠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素有“非洲屋脊”之称,更被誉为“人类起源圣地”。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犹如古人类走出非洲后的“逆向迁徙”,将先进的现代技术文明反哺回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大地。一座座智慧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激荡起海外数字新基建的时代浪潮。
朗坤智慧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同路人”,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格局,锻造了一支海外“数智尖兵”,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PART.01 数智升级,埃塞俄比亚水泥厂的华丽蜕变
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市水泥工业园,经历了从遍地砾石的荒原平地,到首屈一指的绿色、低碳、环保智能化工厂,见证着西部国际控股集团如何在非洲扎根生长、一步步迈出全球化战略的坚实步伐。
高耸的预热塔和回转炉挺拔矗立,厂区道路宽敞整洁,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数字化、智能化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一切操作指令都在中央控制室展开。
工作人员紧盯着系统大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更新数据:生产线运行状态、原料配比、安全指标、设备缺陷、能耗情况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这就是水泥厂的‘工业大脑’,也是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里面集成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能源管理等多重功能。”朗坤智慧项目经理席学龙介绍道。
“传统水泥生产能耗高,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生产效率还低。我们为西部国际控股下属埃塞俄比亚国家水泥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管控一体化系统’,通过生产数据采集自动化、生产环境可视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从而对生产全流程进行闭环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总部对子公司的远程数据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国际化核心竞争力。管理人员打开‘驾驶舱’,就能实时了解生产运营情况,提高决策效率,优化生产流程,不仅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每到生产早会前,水泥厂的各个部门总是堆满了各种报表和资料。安全管理台账、设备运行状态、产品质量控制......每一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都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调度员们要不停地在纸上和白板上更新并记录下生产数据。如今,一沓沓的纸质报表已经被屏幕上的数字所取代。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统计管理体系,实现生产数据统计自动化、可视化,通过生产看板就能随时掌握工序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时数据,各项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水泥厂生产管理负责人由衷地赞叹道。
PART.02 无惧挑战,望远山而力行
项目位于德雷达瓦市下辖的一个小村庄,距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500多公里。初去现场的沿途是一片旷野人烟罕至,奔跑的鸵鸟、羚羊、单峰骆驼,寥寥植被在荒漠中野蛮地生长。
“我们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周边只有几个散落的居民点,园区里常有成群的猴子、狒狒、野猪相伴,还能时不时‘偶遇’到半米多长的野生大旱龟。”
因为气候条件独特,埃塞的传统饮食中很少包含蔬菜,尤其是绿叶菜,许多地方的菜价比肉价还要高。
“当地人吃的是一种叫做英吉拉的食物,看起来像发酵了的薄煎饼,略带酸味。配上土豆酱、咖喱牛肉,就成为了地道的埃塞风味。起初,我们非常怀念家乡菜的味道,有时候也尝试着自己动手烧两个菜,但和当地员工同吃同住一段时间后,也逐渐习惯并爱上了这一口。”席学龙说。
“salamuno(你好)!”
走进厂区,席学龙用阿姆哈拉语与当地员工打招呼。进入项目办公室,又用英语与项目现场的同事们交流。埃塞俄比亚没有统一的语言,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大家都努力克服语言的隔阂,日常在阿姆哈拉语与英语之间“丝滑”切换。
“我们在这里不仅是项目的建设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望者。我们了解了当地的风情,带来了先进的智慧化管理思想,也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
埃塞没有国内那么多繁华的商场、缤纷的娱乐设施,但在工作之余,项目团队经常与当地员工一起打球、划船、聚餐,也会相约携带着登山装备,一起征服德雷达瓦周边大小山脉。虽然高原的紫外线晒黑了脸颊,但这份跨越国际的深厚情谊却愈发火热。
埃塞的雨季很漫长,伴随着暴雨而来的是毫无征兆的断电断网,有时会持续好几天。大家就只能打国际长途电话给家里报个平安,其他时间便处于“失联”状态。
某天深夜12点多,厂区突然断电,服务器全部停止工作。过了两分钟电力恢复后,系统却没有启动。席学龙迅速赶到机房,经过数十分钟的故障排查,系统才恢复了正常运行。
“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打破企业的‘信息孤岛’,只有各环节打通连成系统,数据才能真正流动起来,做到数据共享,上下贯通。”
让数据像水一样流动起来,说来简单,实现却是困难重重。埃塞俄比亚当地网络设施建设基础薄弱,连一项特殊电表的数据接入工作都并非易事。
好在经过国内技术团队的大力支持和现场团队的及时协调沟通下,最终得以解决。
为了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项目建立了统一工厂级生产主数据管理中心,将各个分散工厂生产子系统数据集成到统一平台合并分析,让数据“开口说话”,为公司成本核算和生产管控提供对标与决策数据依据,使得所有数据可追溯、可查询,从根本上消除数据信息不一致、口径不统一的问题。
PART.03 跨越山海,在非洲高原上书写责任与担当
身居海外,项目团队的每个人风雨同舟,既是同事,也是战友,更是家人。现场工作纷繁复杂,加班加点早已成为生活常态。
“埃塞和国内有5个多小时的时差,经常是我刚刚入睡,国内团队的信息就发过来了。”项目实施经理王煜说,刚到埃塞的那段时间,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心里想着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漂亮!
为了快速解决客户需求问题,他常常1天几万步的往返于项目现场和办公点,到了关键时期,一周七天连轴转,经常工作到深夜,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他说:“当看到客户赞许满意的笑容,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总算没有辜负‘智慧善良,靠谱担当’的朗坤精神!公司各级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经常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遇到技术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帮着协调和处理,给了很大的支持力度,让我们心理暖暖的。”
强大的技术实力、过硬的项目质量、负责的职业态度,这是客户对朗坤项目团队的由衷评价。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在电话里听到女儿期盼中带着些许哽咽的呼唤时,席学龙还在一线全力保障项目现场系统调试。“虽然无法陪伴在女儿身边,错过了孩子成长的一些重要时刻,但我们相信云山隔万重、寸心连千里。”席学龙坚定地说,“项目建设好了,公司这个‘大家’才会好,我们的‘小家’才会更幸福安宁。”
恪尽职守、勇往直前的铁军精神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驱使着一代又一代的朗坤人向着更高、更难、更重的使命前进!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朗坤智慧以开疆拓土的勇毅走向海外,凭借专业一流的实力站稳脚跟,用互惠共赢的诚心成其久远,助力中电建、中能建、中石化等“走出去”的中国总承包商打造了一批数字基础设施标杆项目,产品和服务已遍布20多个海外国家,成为乘“新”出海的率先垂范。
“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共赢发展,而朗坤智慧始终跟随国家脚步积极为世界繁荣与和平发展助力。未来,朗坤智慧将继续厚积薄发,以奋楫争先的姿态续写海外运维新篇章,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化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