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为响应“节能增效,焕‘新’引领”全国节能宣传周及全国低碳日的号召,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品牌建设与技术应用委员会指导、朗坤智慧主办的“AI+钢铁极致能效技术应用与实践”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特邀业界权威专家齐聚云端,从政策、实践、技术三大维度,系统勾勒出AI技术驱动钢铁行业节能降耗的完整路径。
大咖解:钢铁转型进入“多赛道竞逐”
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如何把握政策导向、突破能效瓶颈,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北京科技大学智慧能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极致能效标准化工作组秘书长潘崇超教授以《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路径(极致能效)》为题,深入剖析了行业转型的政策逻辑与实施路径。
潘教授指出,在产能约束、能耗双控及碳关税等政策叠加影响下,钢铁行业竞争已从“成本-质量”单维度转向“绿色低碳-成本-质量”多赛道竞逐。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占工业总消费量的12%,在全国57.2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据重要比重。极致能效将成为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钢铁行业要实现能效突破,必须从技术革新、标准引领和全链协同三方面发力。”潘教授强调,一方面要聚焦熔炼炉、除尘风机等高耗能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快能效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能效领跑者”带动“能效落后者”,推动全产业链协同降耗。
标杆实践:昆明钢铁完成能效“华丽转身”
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实际落地中,AI技术究竟能发挥多大价值?中国宝武集团昆明钢铁能源环保部部长助理陈云超带来了鲜活的转型案例。
“昆钢取得的节能突破,关键在于AI技术与工艺机理的深度融合。”陈云超特别强调,“我们部署的智慧AI能效优化系统,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深度学习,构建了‘机理分析+自评估+AI寻优’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从感知、学习到决策的闭环管理。它能够根据不同除尘场景的特点,如出铁场、球团、槽下等,定制精细化控制策略。通过智能识别工况变化并动态调节风机转速,在确保除尘效果达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节能潜力,真正实现了生产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陈云超介绍,系统投运后不仅实现了精准的除尘控制,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7台风机在两个月内实现7.84%的平均节电率,累计节电92万度,直接节约成本43万元,预估节能效益可达257.4万元/年。
创新升级:更贴合生产实际的智慧能效优化平台
面对钢铁生产的复杂工况,AI技术如何持续创新以满足企业需求?朗坤智慧技术专家在研讨会上展示了“智慧AI能效优化控制系统”的最新升级成果,为企业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方案支撑。
系统在多个维度实现技术突破:首先,全新的视觉识别模型采用先进的图像分析算法,能够实时捕捉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变化,并自动生成可视化趋势分析,为环保监测提供精准依据。其次,专为突发状况设计的视觉提速模型,可在1秒内检测到异常冒烟瞬间,并自动调整除尘风速,确保污染物快速收集。此外,新开发的智能疏灰功能通过预设策略自动触发清洁程序,有效预防管道积灰,解决了传统人工维护效率低下的痛点。这些升级后的智能化手段共同提升了环保监测精度、系统响应速度和节能效果,让用户获得沉浸式、高效的能耗管理体验。
系统目前已应用在梅山钢铁、太原钢铁等头部企业,并取得良好成效。未来,朗坤智慧将依托自主可控的智能算法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定制的能效优化方案,助力实现“效益可量化、能耗可管控、成本可降低”的智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