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2025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电厂建设交流会”上,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信扬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客户代表分享了与朗坤智慧携手打造的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朗坤专家展示了苏畅瑶光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从技术赋能与实践落地等多维度,为电力行业提供可复用的转型路径。
AI驱动火电安全“数治”变革
在国电电力的数字驾驶舱里,AI正驱动安全生产实现从“人治”走向“数治”的智慧“变身”。
国电电力生产技术部处长付昱在报告中介绍,国电电力火电安全生产数字化管控平台作为公司转型规划的重要一环,构建了以“公司生产管控中心”为指挥中心,以“运维中心”(电厂)为依托,以“区域物资中心”“区域检修中心”为支撑的“4中心”安全生产专业数字化管控模式,不仅满足了远景规划,辅助科学决策,还实现了管理闭环,强化信息集中,更盘活了数字资产,响应政策要求。“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管理思维的基因重组,国电电力正按下‘加速键’,向着安全、高效、绿色的智慧能源新时代全速冲刺。”
付昱介绍,平台在12家火电单位、37台机组应用,5万余个“AI+机理”智能预警模型构建起“运行参数-设备故障-经济优化-工况寻优”的立体防护网,预警更精准、更高效,使得安全生产从“事后救火”迈向“事前预防”。同时,平台将专家知识经验沉淀并转化为“四库全书”,即异常库记录设备“病历”,风险库绘制隐患“地图”,隐患库建立问题“档案”,知识库传承专家“心法”。依托该平台,国电电力还组织各火电单位开展10余次命题模型竞赛,“以赛促学”进一步提升员工数字化迭代能力。
智慧监盘全链路国产化升级
在江苏国信扬电的智慧电厂项目应用汇报会上,发电部专家杨鹏介绍了公司近期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智慧监盘3.0版系统成功完成全面国产化升级改造。
“3.0版新增了68个AI模型和20个非停非降预警模型,预警正确率和及时率均提升至98%的高位,犹如‘无人驾驶系统’,为电厂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杨鹏介绍,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全新的国产化系统内核——采用银河麒麟V10操作系统,增设数据备份服务器,时序数据库升级至Trend DB V5.0,数智平台跃升至LiEMS8.0版本,内置丰富AI算法,性能和安全大幅提升,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双飞跃”。
杨鹏还表示,3.0版系统在用户操作体验上也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升级。预警查询功能如今能够按照内容进行精准统计,并对每条预警进行详尽的历史追溯,使得预警信息展示更加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而预警追溯方式也从文字描述变为画布预警触发链路快照,用户可以像观看高清电影一样回放预警触发的全过程,预警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强大。江苏国信扬电将持续在机组运行优化、设备能耗劣化分析以及节能减碳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不断挖掘智慧监盘系统的潜力,以自主可控的创新技术,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朗坤苏畅瑶光大模型,释放工业AI新质生产力
“DeepSeek的出现助推了工业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但通用大模型容易出现‘幻觉’,在专业术语识别、复杂业务逻辑的处理上也存在局限性和挑战,这就需要专业化的行业大模型平台。苏畅瑶光充分融入了行业大数据和企业内部知识库,为工业企业锻造出‘听得懂行话’的专属大模型。”
苏畅工业互联网研究副院长卞志刚在主题报告中介绍,瑶光大模型围绕知识推理、多模态识别、工艺优化决策提供了完整的能力架构,尤其是针对设备故障预警、智慧监盘、节能优化等场景,利用大模型调度小模型,实现不同智能体间协同运行——以故障预警场景为例,各个智能体像“工业末梢”一样精准感知实时信号,调用小模型的计算结果,完成局部计算和特征提取,最终将结果汇聚至中枢进行全局推演;大模型则作为“工业大脑”,结合历史数据、工艺知识库进行综合诊断,生成精准运维方案。这种架构不仅解决了复杂业务逻辑的贯通难题,更让模型决策可信度显著提升。
卞志刚指出,瑶光大模型提供了一站式的工业大模型开发服务,支持对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的纳管,内置成熟的大模型工具链、模型统一调度管理平台,让模型微调、提示词工程更便捷、更标准化。产品成熟、开箱即用,围绕生产运行、设备智能运维、安全生产、能效优化、经营管理5大类场景已沉淀30多种成熟的场景应用,可以让企业大模型快速落地、见效果。
大会还邀请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长江电力、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中国华电、三峡新能源等电力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华大学等专家学者共聚对话,围绕能源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场景实践展开深度交流。
此次大会既是行业数智化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生态协同创新的起点。朗坤智慧由衷感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搭建的高端对话平台,感谢客户与伙伴的选择与信任。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AI大模型、云边协同等技术手段与工业场景的融合创新,联合产学研用多方力量,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