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迈向十五年,《南京日报》专版报道朗坤发展历程

媒体报道 2013.11.20 媒体报道

从1999年11月17日到2013年11月17日,朗坤已经走过十四年发展历程。11月18日,在公司正式迈入第十五年的第一天,《南京日报》在“创富南京”版面对公司发展历程进行专版报道,全面反映十四年来朗坤的所思、所想、所做和所得。

 

 

《南京日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3-11/18/content_90213.htm 

 

 

把南京建成班加罗尔的办法就是开放市场

 

 

尽管朗坤总裁武爱斌在许多场合都喜欢引用一位客户的话:“能活下来就是个奇迹”,但14年来,他带着朗坤这个土生土长的南京民营企业,在电力管理信息化领域摸爬滚打,早已成为与国外大牌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公司同台竞技的业界翘楚。

民企要在这一波信息化大潮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笔者:朗坤作为一个南京软件企业中的老兵,从一开始就做软件,已经14年了,这么多年下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武爱斌:我大概数了一下,和朗坤同期注册的民营软件企业,差不多90%都不存在了。有客户说,这年头能活下来就是奇迹。作为一个专注这一行奋斗20年的IT老兵,实在难以分辨这到底算不算一种赞美。其实,这些年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是非常快的,尤其近几年可以说是工业信息化大发展的阶段,国资委要求央企都要上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要评级考核,按理说是软件业的春天。但作为民企,要在这一波信息化的大潮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现在央企上信息化项目,大多采购国外软件,而且自上而下统一采购。在此基础上,央企自己成立三产公司进行二次开发和实施。这一来,留给本土民营软件企业的空间就小之又小了。朗坤虽然凭着自己的产品,开拓了不小的市场,也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但整个过程就像在强敌环伺之下,在夹缝中生存,挺费劲的。

管理思想“水土不服”,强迫中国人吃“西餐”危害很大

笔者:企业都选购国外管理软件,是不是因为国外软件的技术普遍比国内的好?

武爱斌:也不尽然。软件业界的“崇洋媚外”,有时候脱离了实用价值,受到太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拿能源行业举个例子,国外ERP软件厂商常用“产品蕴含世界一流的管理思想”作为宣传口号,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青睐国外ERP软件的主要原因,但用了以后发现,植根于西方工业化基础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国外ERP软件与中国企业特色的管理文化、需求、环境之间的差异很大,管理思想“水土不服”,强迫中国人吃“西餐”,结果导致许多国外ERP软件在中国的应用案例都失败了。

笔者:但企业不正好可以通过适应软件再造流程,从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吗?

武爱斌:企业的管理软件与管理、生产过程结合得非常紧密,甚至就是企业的魂。管理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调整过来的,涉及整个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差异,水土不服危害甚大。企业盲目跟着软件走、“削足适履”的结果,往往导致企业忽视自身的实质需求和客观环境,导致系统不好用,甚至弊大于利,给企业带来负面效益。目前国内企业实施国外ERP系统推广艰难,下属企业抵制声音大,普遍反映系统使用起来不方便、很痛苦,花了很多钱却没有带来管理上的更新和促进。于是下属企业只好把ERP项目当“政治工程”来做,最终草草验收结尾。有的企业先是按照集团统一要求部署了国外软件,检查过后再悄悄换用国产的软件。

要改变信息化命脉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软件人肩上是有责任的

笔者:那在国外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是否也是我们发展软件的一种捷径呢?

武爱斌:如果在好的毛坯上再次雕琢,这叫二次开发。但问题是现在我们说的二次开发是拿人家成熟的ERP产品当做开发平台,就像拿船改装成汽车一样。二次开发是一个耗人、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庞大的工作量往往造成项目施工时间过长,打击企业关键用户的信心,遭遇群体性消极抵抗。同时在国外ERP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进入该ERP软件的系统升级中,运维时会遭遇很多问题和麻烦。还有更关键的问题,电力行业是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性行业,管理软件中运行着用户的全部核心和敏感数据,一旦有事,那我们的命脉就被轻易地攥在别人手中。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想进美国难上加难,一句“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就能将他们拒之门外,而他们的国外竞争对手却能在中国长驱直入,盘踞政府、公安、工业、通信等各个敏感要害部门多年。要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软件人的肩上是有责任的。

对别人孩子的过分礼遇,也是对自家孩子的打击

笔者:在你看来,政府应该如何鼓励民族软件企业的成长?

武爱斌:有一次跟着政府代表团去印度考察,一位政府官员也曾问过我:“如何把南京建设成班加罗尔?”我回答说,开放市场。政府对本土软件企业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提供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让各类企业不论出身都能平等竞争。但遗憾的是,迫于引进外资压力,各地各级政府一方面大力宣传自主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却以各种名义给外资企业名目繁多的免费免税政策和大幅度开放市场。对别人孩子的过分礼遇,也是对自家孩子的打击。这是本土中小软件企业生存发展难的根本原因。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国外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而中国软件企业沦为软件外包厂商,再没有软件企业有兴趣去搞自主研发,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14年持之以恒,只做自己的软件

1999年11月17日,朗坤诞生于南京。从做工厂自动化起步,到今天参股控制4个公司,为智慧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朗坤从来没有偏离过自己专注的领域;从创业之初确立自主研发的战略之后,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这家企业也再没有靠“贩卖”和“外包”提升过业绩。有志则不甘居末流,有恒则无不成之事。朗坤的成长有赖于其高远的志向,强大的战略定力和10余年的孜孜以求,而这三点,也正是南京这座软件名城迅速成长的根本。

“不在谋利,而利润随之而来。”这是朗坤企业宣传册扉页中的一句话。

今天的朗坤,是电力管理信息化领域和重资产企业管理领域的业内翘楚。它正在为五大发电集团、地方发电及下属企业中的5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其招牌产品LiEMS(朗坤智能企业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国内电力市场最具竞争力的软件, EAM(企业资产管理)产品荣登国际五强之列,更成为中国核电领域首个入围的国产品牌。

以朗坤实时数据库产品为核心,与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等共同投资组建的下属企业——江苏瑞中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承担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致力于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大型通用实时数据库”的产业化研究与开发,并在国家电网公司整体推广。

同时,其与省内24家骨干企业共同投资组建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正负责重大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对信息产业的战略规划进行研究,为各级政府和广大IT企业提供决策辅助支持。

而就在11月8日,朗坤与武汉理工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合资成立的武汉理工朗坤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未来将积极拓展在建材、港口、汽车等领域的行业信息化研究应用与推广。

从注册资金50万元起步,稳扎稳打,到今天成为重资产流程行业管理软件的标准制定商和发展引领者,围绕这个L(朗坤首字母)开头的软件,朗坤专注了10多年。这是卓有成就的10多年,研发实施的“中国大唐集团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功当选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合作建设的“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使中电投通辽电厂获选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通过“水泥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帮助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获评工信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和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为南京市实施的城市管线智能管控平台属全球独创、国内首家;与中国实验快堆工程指挥部开展信息化合作,开创了国产管理软件保障中国核电运行的先河。中国软件企业自主创新最具活力奖、中国优秀软件产品、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优秀解决方案提供商、全国电力信息化十大成果提供商、最佳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江苏省质量奖、全国信标委SOA标准工作组电力行业联合组长单位、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L4国际评估认证企业……当一份份荣誉与奖项接踵而至,当政府、行业、用户的赞扬与认可纷至沓来,当朗坤为企业、国家、社会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多时,在这背后凝聚的智慧、心血和付出更加不容忽视。

开发一个高品质的智能企业管理系统绝非问问需求、写写代码那么简单。开发者必须对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有精细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进而作出高度的概括,才能提出科学、可行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和解决手段,写出好用的软件。“我们做的早已超越了ERP的范畴,我们更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我们甚至要比管理者更了解工厂。”朗坤总裁武爱斌说。

在新疆天山铝业,LiEMS5.0平台支撑着一个总投资数百亿元的大型煤电铝能源基地高效运转。很多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一致的评价是:无论从质量、价格、功能等各方面去比较,国产的LiEMS5.0都要比国外同类软件更胜一筹。

过硬的产品自然能赢得市场的回报。在最近,中国泛海绿能股份、武汉凯迪集团、神华准能、大连普湾新区等政府、集团、企业都纷纷选用朗坤的产品。

然而,朗坤的成长轨迹绝不像企业宣传册上展现得那样一帆风顺。与大多数国产软件企业一样,朗坤一出生就生长在夹缝中;而在民营软件企业中,更可以说是其中的“幸存者”。面对国家“三年不扩建、新建电厂”的调控压力,电力行业早两年经济的全面亏损,面对国外咨询公司为国外ERP推广鸣锣开道,面对国内竞争对手一家家衰亡、转行,朗坤始终坚守着自己当初的理想,坚持做自己的软件,培育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武爱斌看来,21世纪,中国经济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将从文化、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影响并改变世界。在此过程中,一批中国本土企业将会取得无法想象的成就。这种成就绝不会来自中国模仿或者中国制造,而一定来自深深扎根本土,由内而生的“中国创新”和“中国创造”。

 

朗坤研发基地奠基仪式。

 

朗坤实施的部分案例

1、新疆天山铝业数字化园区建设项目

新疆天山铝业有限公司是湖南曾氏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大型煤电铝产业基地。天山铝业通过朗坤信息化系统,从集团层面实现对下属多个企业的统一管理,将煤、电、铝产业有效整合,通过基建过程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系统的无缝衔接,以及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真正实现数字化智慧企业的建设。

2、苏州中材EPC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是中材国际下属骨干子公司,主要从事海外大中型水泥生产线的工程总承包、装备制造、设备安装等业务。通过朗坤EPC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在公司总部对菲律宾、越南、阿联酋、沙特、伊拉克、苏丹、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80多个EPC总承包项目(单个项目平均建设成本超过2亿美元)的成本、进度、质量、变更、物流、合同、安全、档案的全面管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项目建设风险。项目实施后,平均实现单个项目利润1%以上增长。该产品同时在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缅甸伊江上游水电项目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该项目建成后发电量将超过三峡电站。

3、江苏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信息平台项目

江苏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由江苏国信集团出资组建,主要负责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管理业务。通过朗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通过一个系统对不同发电类型的新能源企业进行集团化管理,创造性地对新能源企业核心价值链优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提高新能源企业绩效的整体方案,形成了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成本模型,成功探索了一个新能源企业两化融合的最佳实践,并被评定为“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4、安顺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

安顺市是贵州省第三大城市和重点旅游开放城市之一,素有“中国瀑乡”之称。项目通过对管线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避免管线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安顺市发展规划和事故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分析和辅助决策,帮助政府全面整合各种管线资源和信息,有效降低城市各类地下管线爆管事故30%以上,并预测城市可能发生的各类管线事故并提出预案,防患于未然。该项目在南京已取得运用。

5、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系统项目

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拥有2条世界上单线最大规模级的10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年熟料生产能力达700万吨。通过朗坤水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公司工作效率提高10%以上,关键岗位工作效率提高40%,人均劳动生产率上升为8000吨/年以上。徐州中联凭借该项目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6、南京市公路管理处公路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南京市公路管理处负责南京全市国家高速、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的养护及改、扩建工程。通过朗坤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有效解决了原先多个管理系统相互孤立、难以集成、数据孤岛的问题。通过数据接口无缝集成,自动汇聚相关数据,建设业务管理分析专题,构建领导支持即时系统,实现公路管理指标分析,为辅助决策提供支持。

(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