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banner

朗坤动态

Luculent Dynamics

设备“脾气”摸不透?TA让新手变身老师傅!
行业动态
2025.03.11
工业大模型

“刚接手3号机组巡检,设备参数上千个,检修手册比字典还厚,师傅只说多上手就会——可谁敢拿工厂设备练手啊?”

某工厂入职半年的陈工,面对设备数据异常时的手足无措,道出了无数运维新人的心声,也揭示了设备管理的三重现实挑战:

· 知识迷雾:故障处理需关联行业标准、历史案例、实时数据,但查询效率堪比大海捞针

· 数据鸿沟:振动频谱、工艺参数、运维记录分散在不同系统,难以交叉验证

· 经验断层:大部分运维新人至少上岗半年才能独立处置二级警报,试错成本高昂

如何快速掌握全厂设备“脾性”?怎样从上千条数据中揪出真隐患?突发故障时,又该去哪找一份“不踩雷”的检修指南?这些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正被苏畅瑶光大模型拆解为可落地的智能解法。


1741854691885075676.jpg


当瑶光大模型遇上工厂“小毛病”


01 知识穿透—设备状态的“智问专家”

调度中心大屏前,陈工注意到系统提示“汽轮机轴瓦温度异常”时,急需验证是否参数超限却无从下手。在瑶光界面输入关键词后,大模型迅速完成响应:

· 文档穿透:5秒调取《电力设备维护标准》相关条款,高亮显示“温度>85℃需紧急处理”

· 数据融合:关联同型号设备42万条历史数据自动对比,标注当前温度(92℃)超安全阈值

· 实时洞察:实时绘制温度与冷却水流量关联曲线,揪出"流量不足"的元凶 

“以前查大半天资料才能理清思路,现在像打开了设备的全息档案,让新手秒变设备专家。”


02 建模辅助—预警规则的“智能拼图”

设备主管要求优化轴承温度预警模型,但陈工苦于缺乏参数关联经验——温度阈值设多少?哪些参数必须监测?他在建模可视化页面上点击瑶光查询“温度-振动关联分析”,大模型开始提供智能辅助:

· 机理拆解:标注轴承温度与振动、转速的力学关系

· 参数清单:提示常被忽视的润滑油压、环境湿度等6项监测参数

· 阈值推荐:基于海量数据推荐82-88℃的安全区间(准确率92%)

“它不仅能把参数间的隐藏逻辑可视化,还可以给出具体的建模规则,就像拼图时有人递来边框碎片。”


03 故障消缺—设备异常的“诊断助手”

轴承温度持续超标,如何在30分钟内锁定根因——是冷却不足?润滑油失效?还是机械损伤?陈工启动瑶光进行故障分析,接入系统实时数据后,大模型立即展开多维度诊断:

· 数据分析:提示“重点怀疑对象”——冷却水流量与温度关联度达89%

· 可能性排除:润滑系统压力稳定(0.25MPa),油膜厚度正常

· 决策建议:生成三级处理方案:清洗滤网→检查阀门→启动备用泵

陈工通知现场人员清洗滤网后,温度30分钟内就回归安全区。“整个过程像跟着导航处理故障,每个决策都有数据证据链支撑。”


04 智慧检修—设备健康的“数字管家”

制定月度检修计划时,如何从20万台设备中定位高风险机组,识别潜在故障设备?陈工调用瑶光生成设备健康评估报告,大模型结合高精度设备诊断、机器人巡检、智慧运行系统中设备运行工况进行深度分析:

· 劣化分析:标记3号引风机轴承日均温升0.8℃(超同类机组均值65%)

· 寿命预测:剩余寿命32-41天

· 策略联动:自动生成备件采购建议,库存量从15组动态调整至9组

“这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跨模型知识融合的预测性维护,让检修计划摆脱了周期固化模式,从定期检修升级成精准保养,设备维护成本大大下降。”


05 缺陷管理—工单填报的“AI生成器”

完成消缺后,瑶光界面智能引导陈工完成缺陷填报:

· 缺陷识别:智能识别缺陷等级为"二级"

· 术语规范:提供标准化缺陷描述参考,将口语化的"油压不够"转换为标准术语"润滑油系统供压不足"

· 智能填报:自动生成“润滑油压力不足(二级缺陷)”标准化记录,并完成归档

“现在新人工单填报完整度提升到90%以上,相当于给每个缺陷处理加了道AI质检。”工厂安全监督部主任表示。

构建企业知识大脑,“新手”秒变“老师傅”


“以前处理报警像新手开车上路,现在通过AI直接开启自动驾驶模式!”——陈工在交班会上感叹。而这种效率跃迁在瑶光大模型的加持下已成常态:


· 知识焦虑→系统掌控:摆脱翻手册查标准的低效循环,知识调用效率提升30%;

· 盲目试错→精准建模:辅助校验规则逻辑、推荐报警阈值,建模设计效率提升20%,准确性提升至85%以上;

· 被动抢险→主动防御:辅助分析故障原因,给出检修操作步骤,推理过程透明可追溯,消缺决策效率提升20%。


“瑶光大模型的价值不是要取代工程师,而在于让沉默的设备‘开口说话’、让沉睡的标准‘活过来’、让分散的知识‘流动共生’。”朗坤智慧技术专家表示。

正如蒸汽机解放了人力,电力突破了时空,最好的技术永远在拓展人类的能力边界而非替代——



当AI开始听懂设备的“语言”,当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当每次检修记录都成为行业知识进化的养料,我们希望通过AI大模型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构建起工业智慧的数字传承体系,而人类工程师得以腾出双手,转而聚焦于更具价值的创造与探索。


分享至社交平台
返回列表页
form
更多详情请咨询 400 875 8735
form
或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致电您沟通
icon
icon
icon
icon
ic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