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大型专题报道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赞叹道: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先生吉言在先。近年来,南京的城市经济综合发展呈现强劲态势,软件产业呈现几何级增长,特色软件产品集群迅速崛起。电力系统软件、电信系统软件、企业管理软件、教育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六大产品集群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领先优势,其中电力软件占全国市场50%的份额。
本刊“电力企业信息化”专辑特别策划推出大型专题报道,为广大电力行业读者介绍依托当代南京经济腾飞以及中国电力信息化进程为背景而获得成功的杰出代表,即日前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授予2006年度电力行业“管控一体化优秀解决方案提供商”称号的,专注于电力自动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并取得引人瞩目成就的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
1999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一路高歌,作为对宏观经济最为敏感的中国电力产业,亦因此而波澜壮阔。随着中国电力信息化建设这艘泱泱巨轮的一路前行,端居于巨轮之首的南京朗坤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处处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时生存与发展同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朗坤从零起步,从小到大,过关斩将,一发而不可收,成就今日之传奇。
第一部:沧海化桑田---朗坤传奇
行进中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国度。所以神奇,就在于将有限的不可能创造为无限的可能。从四个人、50万元,到170人、一个亿,不过七年之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穿越七年的不易与艰辛,也许只有亲历其间的人,方能真正体会个中滋味。
1999年10月,四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经过一系列的论证与调研,认定中国发电企业需要一套集成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需要以计算机网络与统一数据平台为支撑系统的发电厂管控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即集成电力生产自动化、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及企业管理系统的整合平台。他们坚信,如果他们的整合方案可以成功,那么中国发电企业管理无疑将面临一场真正的信息化“革命”。
当时,在国内做自动化的公司比比皆是,做信息化的企业数不胜数,厂级监控与设备运行优化还是个概念,企业资产管理(EAM)在国内刚刚萌芽,能同时涉足自动化、信息化领域并统一规划和整合的公司还没有诞生。行业人士虽然都知道这是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的不二良方,然而开发之难度却令业界少人问津。而正是从这里,他们寻找到了切入中国电力市场的最佳登陆点,并确立了公司的未来发展之路。
谋定而后动。1999年11月18日,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从原单位离职,从家里搬来4台电脑,4张桌子,租了间20多平米的房子,装上电话,南京朗坤自动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朗坤者,寓意朗朗乾坤,光华百年。四个年轻人决意要将朗坤做成高科技行业的百年老店。
蛰伏
从1999年到2000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三年不扩建、不新建电厂”的影响,电力市场需求一片沉寂,电力信息化市场更是雪上加霜。2000年,西南电力设计院的一位处长在出差南京顺道参观“婴儿期”的朗坤时对武爱斌说:“希望下次相见,朗坤还在”。这是来自朋友的善意祝福。可见当时的朗坤,在险象环生的市场夹缝中,正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创业之初,先易后难。一方面在从事电力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创造生存条件的同时积极建设面对未来的团队,一方面贴近用户了解需求确定研发计划。武爱斌认定只有疲软的销售,没有疲软的市场。朗坤在开业的最初数月,以诚信和坚韧,“送百余元的大屏幕灯泡坐飞机”、“扛着百余斤的阀芯搭乘货车”,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完成了原始积累,顺利渡过生存初期的艰难时刻。不久,朗坤智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LiEMS的产品研发于2000年5月正式启动。
2000年9月,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扬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下简称扬州二电)通过国际招标,确定了核心管理软件选用国外进口,外围软件由国内软件公司开发并系统集成。早有准备的朗坤迅速抓住这个机遇,从此走上创造性学习、仿制和自主研发的新旅程。正是在扬州二电这一项目上,朗坤智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LiEMS( Luculent intellig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原型即第一个版本LiEMS1.0正式亮相,并通过了原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示范电厂”的鉴定,但朗坤人并没有因此而故步自封,根据电力信息化发展潮流迅速进入LiEMS2.0的开发研究。
2002年2月,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确定,然而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严冬时节”。7月,朗坤凭借在扬州二电积累的经验,抓住“西电东输”的机遇,击败国内外12家软件公司,中标香港中华电力安顺发电厂2x300MW MIS工程。该工程是朗坤LiEMS 2.0产品首次使用。该产品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统一的开发平台、统一的运行平台,覆盖电厂的生产、经营、资产管理及综合办公自动化等4大部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凭借着LiEMS 2.0的鲜明的产品特色,在随后开工的国家“西电东输”的一批重点工程如国电鸭溪发电厂、贵州金元投资纳雍发电厂、贵州西电投资黔北发电厂项目中,都先后采用了LiEMS 2.0产品。基于C/S架构的朗坤LiEMS 2.0,不仅为朗坤赚回了第一桶金,更奠定了未来朗坤发展的基石。
2002年12月,电力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即“厂网分离”,五大发电集团即将诞生。但电力信息化的春天尚未到来,而此时国外IT巨擘已悄然进入国门,群雄逐鹿,前后夹击,LiEMS 2.0必须升级,否则将被淘汰。11月,根据朗坤专业化发展战略,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成立,占地2000m2的软件研发中心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管理系统同期投入运营,LiEMS 3.0进入规范化、产品化研发。
2003年12月8日,被朗坤人称之为“惊心动魄”的LiEMS 3.0研发计划正式启动。押上创业五年积累的全部家当1200多万元,朗坤创业者之一陈永清带领整个研发班子立下军令状,集体驻进南京江宁铜山的偏僻校区,全力以赴开始为期一年的艰苦的全封闭研发。2004年12月31日, LiEMS 3.0产品横空出世。
起飞
2004年缺电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瓶颈”。新建电厂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中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来都是时事造英雄,这次似乎也不例外。基于B/S结构的朗坤智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LiEMS 3.0研发成功的消息一俟传出,2005年元月就接到两个大定单即国电九江发电厂和大唐集团户县第二发电厂。朗坤四杰之一陈永清回忆说,大唐户县的投标方案就是在2005年春节的大年初一他闭门谢客专心制作完成的。
2006年,中国电力产业真正迎来信息化发展元年。 越来越多的电力投资者们敏锐地觉察到竞争在加剧,而先前建成的各种信息化孤岛所引发的信息化整合又必然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以企业资产管理(EAM)为核心的全面解决方案被市场所推崇。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凭借其成熟的管控一体化及企业资产管理系统LiEMS 3.0,出色产品性能和合理的价格,使朗坤实现了由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的成功转型。
迄今为止,朗坤已为全国200多家火力发电厂提供了累计价值4.29亿元的产品和服务,旗下拥有朗坤智能企业管理系统(LiEMS, Luculent intellig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过程管理系统(LiPMS, Luculent intelligent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电厂设备标识系统KKS(Kraftwerk Kenngeichen System)编码技术服务、朗坤过程控制系统(LiPCS,Luculent intelligent Process Control System PCS)四大产品系列,两个全资子公司,180名员工组成优秀而充满激情的团队,年销售额近1.5亿元。
“有人说,朗坤是幸运的,一个管理系统就拓开了回报丰厚的电力市场。”但朗坤更是智慧的,同时也是顽强的。创业之初的前瞻性决策使其占据了技术制高点,2003年研发的LiEMS 2.0,至今仍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LiEMS3.0,更令后来者望其项背而自叹。
第二部:天堑化通途---朗坤概念
远见
从朗坤创业之初到如今,其对中国发电企业从生产到管理流程的深刻理解,对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对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远见卓识,正是朗坤产品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发电企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工业及资产密集性型企业,信息化必须建立在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结合资产管理信息化,发电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但现实中,许多发电厂的自动化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化建设思维,各自分属于不同的上级单位与不同的实施部门,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同时由于缺电严重以及行业垄断的局限,导致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整合
基于对中国发电企业从生产到管理流程的深刻理解,顺应中国发电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业务重组与流程重组不断变化的需求,朗坤从2000年5月到2005年11月,历经五年,从朗坤智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LiEMS1.0开始,到基于C/S架构的LiEMS2.0,再到B/S架构的LiEMS3.0,将发电企业过程控制、过程优化与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实现了完美结合。
涵盖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简称EAM)及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的朗坤智能企业管理系统即LiEMS 3.0,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电力生产流程自动化的信息化集成、发电企业海量资产的管理集成、以及企业人事、财务、市场反应等管理三大业务在同一个平台上的高度整合,其EAM的优越性能可与国外产品媲美,在国产软件中独树一帜。
作为统一的平台,LiEMS集成了企业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等各个层面的应用,真正实现了“数据集成、业务协同、管理集中”的管理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信息孤岛”的起因。包括五大系统、三大平台的LiEMS3.0产品是朗坤公司根据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推出的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全集成应用平台的最新版本,采用J2EE技术架构,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平台开发,业务流程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图形化工作流平台驱动,系统所有功能统一登录入口、统一开发平台,并提供方便、快捷的二次开发平台,完全保证用户业务扩展的需求,采用多层纯B/S架构,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由数据库服务器、多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实现了样式、数据、控制和业务分离的模式,是一个高复用、高可靠、并有严格层次划分的体系架构,具有极强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LiEMS3.0与2006年4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信息化“SG186工程”不谋而合。事实上,我们发现,也许用“SG186工程”的内涵更能诠释朗坤软件的真正内涵:“1”即建设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实现真正的信息畅通,消除信息“孤岛”;“8”即集成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实现各应用间的数据共享,将极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6”即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以保障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与连续性。至此,经历了7年刻苦研发与勤奋实践,朗坤软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获得了更大的业务拓展空间,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朗坤软件在中国发电及电网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真正实现了从自动化向信息化的专业跨越,颠覆了ERP在发电企业的泊来概念,实现了本土化应用,完成了对于信息化孤岛的完全终结。
对于客户而言,朗坤为发电企业提供了管控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对自身而言,朗坤有一个运转高效的确保研发、项目实施质量的管理平台。
凭借和谐的企业文化与近乎军事化的严格管理模式,朗坤不但打造了一只彼此尊重与信任、技术精进与务实进取的创业团队,而且凭借严格而先进的研发体制不断推陈出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产品,更因专业、敬业负责的踏实作风而形成一套先进的经营与服务理念,将一个价值链(信息化)、一个观点(整合)、三个视角(技术、市场、人)构建为朗坤通向成功未来的和谐基石。
2003年11月,朗坤软件研发中心与“朗坤软件质量保证应用平台”同期投入运营。该平台是朗坤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管理平台,集中体现了朗坤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令朗坤的研发管理系统堪比微软等世界一流公司的软件开发环境。立足于CMM和ISO9000系列的过程改进、过程管理和软件质量保证理念,朗坤软件质量保证应用平台覆盖了CMM2级软件项目策划、软件项目跟踪与监督、软件质量保证、CMM3 级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定义、软件产品工程、CMM4级定量过程管理和软件质量管理等关键过程。通过这一平台,不但令朗坤研发队伍可以围绕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实施过程,同时亦能兼顾组织管理,使管理过程融入日常工作,实现管理与技术的极大融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实施工程师、质量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的多种角色,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基于这种“一键式”管理思路,可以从系统的任何一个点进入各自的工作程序,并从中得到所有相关的信息,成为整个工作中的一个有效节点。
朗坤陈永清总经理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该平台对开发、实施过程的量化度量与控制,他们得以尽早发现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规避项目风险,有效提高过程的“可视性”、“可控性”、项目成功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该平台所累积的基础数据以及更高层次的度量,不但能够为过程改进提供宝贵的依据,而且还可以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不断的过程改进;作为一套知识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及朗坤其他管理体系等组织知识固化在系统中,从而提高了规范制度的执行力,将项目知识、质量知识等知识积累的过程与日常工作有效结合,在少量的、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就完成知识的积累与升华,令感性的海量的个性化知识经验不断汇集而为集体的头脑财富;与此同时,组织管理的规范、有序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第三部:为软件而狂---朗坤文化
“先买一块墓地吧,百年之后,我们仍然做软件”武爱斌对他的创业伙伴如是说。 举凡天下成功者,激情与落寞,坚韧与磨难, 百味尝遍,方能修成正果。朗坤文化的核心是尊重、和谐、精艺、务实。《朗坤员工手册》的扉页上写着:礼是维护秩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礼即尊重。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回报的是创业的激情与技艺的精湛,而精湛的技术才能赢得市场。尊重客户,给予客户真正有价值、负责任的解决方案,而信任客户回报的则是更多的灵感与创新。每月一次的外聘专家恳谈沙龙,来自电厂、电网一线专家成为朗坤探知客户需求的“千里眼”,倾听市场声音的“顺风耳”,当这些信息转换成know-how,便成了朗坤发展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而务实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和气生财,与人为善”,看似道德说教的朗坤经营哲学,其实正是和谐的根本。武爱斌说,“我们努力建立彼此信任的文化。因为我相信愉快的心情,健康的心态对员工同样重要。”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打造出和谐的团队,建立出和谐的机制,通过与客户的和谐沟通,开发出适应客户应用的和谐系统,并通过更为和谐的专业化服务,令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积淀,是朗坤人共同铸造了朗坤文化。武爱斌介绍说,有位员工连续4年推迟婚期,婚礼第二天一早就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这件事情给他留下很深印象,使他在工作中从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导与员工就这样相互鼓励相扶相伴走到了今天。很多客户在与朗坤合作中,将其视为信息化咨询顾问,信赖甚至依赖朗坤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和谐的朗坤文化使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间拥有一个愉快而卓有成效的合作环境。朗坤团队从几个人,到几十人,到上百人,朗坤客户从一个到几百个,经过时间的考验与洗礼,这种文化逐渐衍生为朗坤产品不断得以创新、朗坤得以不断前行的真正沃土。
第四部:责任与价值----朗坤精神
朗坤始终坚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回报就会自动涌来”,朗坤要做好自己,做强自己,“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员工和公司的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以欧美为代表的世界软件业起步较早,凭借先进的软件技术、管理模式、以及在信息化进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知识,来自欧美的企业管理软件占据着世界信息化的主要市场。面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会令他们蜂拥而至。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ERP、SCM等一系列新名词进入中国,中国才真正开始了信息化的伟大历程。然而,国外ERP在中国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中国ERP在国内的推广更非坦途。国产软件经常遭遇品牌歧视,用户经常因“质量因素”而选用国际品牌,这就迫使国产软件以低于国际竞争对手数倍的报价,才能够获得认同。
多年来,朗坤人夜以继日的努力,致力于解决广大电力企业面对的信息化孤岛困境,解决海量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电力的战略安全,用本土软件助力传统的中国电力从根本上解放电力生产力,从成立伊始便将此作为企业的使命和价值。正象武爱斌在采访中说的:“获得商业成功无可非议,然而为国家为民族争口气,却是整个朗坤为之努力、付出的全部理由。”
没有人要求他们。如果说这是一个空前的机会,确实没有错;可是承担这样一种巨大的义务,面对无法掌控的未来市场,没有谁能够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能成功。然而,象武爱斌说的那样:“越是难,我们越是做,我们不跟风,因为我们坚信用户会越来越成熟!”事实上朗坤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不错。了解朗坤产品的研发历史,记者发现不少服务如KKS得益于客户服务过程中客户提出的需求。有些需求其实超出了朗坤的服务范围,然而他们不怕麻烦,哪怕从头去理解,急客户之所需,吻合了市场规律的同时,他们的产品也得以不断优化,甚至催生出新的产品思路。
朗坤的产品及服务不断的为客户创造出可观的价值,亦籍此得到客户的认同。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许可以说明这一点:截至目前为止,运用朗坤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益10%-20%,减低库存成本10%-25%,减少设备停机时间10%-20%,“做一个,成一个,树立一个典范,带动一片市场”,这同时也是朗坤能走到今天的发展战略。
在中国电力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并非所有的信息化投入都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与代价,中国人有能力有水平有信心,通过自身的智慧与努力,开发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软件,帮助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逾越发展的瓶颈,摆脱各种信息化困境。而这也正是朗坤的荣耀。
第五部:软件巨头----朗坤未来
2006年8月8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接见纽约证卷交易所Ms. Catherine R. Kinney总裁时,武爱斌作为江苏省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见,并出席了 “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与纽约证卷交易所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字仪式。这令武爱斌倍受鼓舞。“执著于做一个有价值的企业”,武爱斌和所有朗坤人期待着实现“朗坤软件,中国创造”的梦想。
秉承七年来一贯坚持的勇气、无畏与激情,朗坤在磨练与竞争中完成着一次次蝉蜕与涅磐。朗坤的近期目标是在国内电力市场与世界一流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同台角逐。尽管与巨人相比,朗坤还很稚嫩,但是基于对中国企业资产管理的深入了解和行业实践,朗坤在为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具有国外管理软件供应商所无法比拟的本土优势。虽然目前民族软件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然而朗坤人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气,必将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市场里获得更令人瞩目的成功。
从市场格局来看, 全国电厂、电网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朗坤软件已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生产管理系统(PMS)中崭露头角,同时,朗坤正积极挺进国际市场。目前已与美国爱默生公司成功合作,以分包商的形式向其最终用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朗坤软件在产品架构、设计之初已推出多语种支持的国际版本,眼下正积极谋求与中国三大动力集团、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等的合作,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先走出去,在第三方市场上与国际级的知名厂商同台竞技。
从行业的延展性来看,不仅是电力行业,南京朗坤的软件,在其它支柱产业如化工、民航、冶金等资产密集型、流程型企业都可广泛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这些传统产业,抑或新兴的制造业,随着企业资产管理先进理念的兴起,朗坤软件的应用价值毫无疑问会淋漓尽致得以体现。
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朗坤人正致力于领域专用语言(domain specific language,DSI)的新技术研究,简单地说,它也是一种编程语言,但它写得东西看起来不象计算机程序,而象是在用自然语言描述问题领域。陈永清认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越来越简单透明,不仅仅是软件,整个工业界,乃至整个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都更加倾向于“快速反馈-及时调整”,而不是“周密规划-逐步实行”,如果我们从技术上找到一条捷径,让代码既保持原有的精确性,又要更容易被人阅读,从而减少对文档的需要,让使用软件的人快速掌握业务的应用,却对软件本身无需过多地研究。一旦朗坤软件DSI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软件开发或许就不再神秘,到那时,也许朗坤软件的用户吃完鸡蛋,还可以了解那只下蛋的母鸡。
不难想象,一个对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计算机开发流程均有相当造诣的管理软件公司,对内不断顽强进取,对外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朗坤必将成长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从电力行业管理软件第一方阵进入进入资产密集型、流程型行业的第一方阵,进而成为世界级的电力行业管理控制一体化软件巨头!
原文请参见:http://www.cpite.cn/news2/qyj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