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管投向、管程序、管风险、管回报”四个方面,规范投资行为,强化投资监管,助力企业提升战略管控能力
(1)精准把握海外项目投资方向,实现科学化投资决策
突出投资价值导向,运用价值管理工具和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集团海外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完成各类决策指标的测算与分析,优化集团公司资源配置,精准把握投资方向,支撑投资计划安排,实现投资效率效益优化,进而实现精准投资。

(2)规范项目投资行为,实现对投资项目全周期管控
全面落实投资管理制度规范,遵循“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的要求,以强化项目投资管理能力、提升投资集团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固化投资管理流程,强化对投资项目从项目储备、立项、实施管理、后评价的管理过程可视化、决策智慧化、服务智能化管控,建立从投资决策-实施-后评价-投资决策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实现项目投资全过程闭环管控。

(3)构建多级风险防控体系,实现投资项目过程风险监控
构建集团/分子公司/项目三级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全面落实风险控制点,强化跟踪分析和过程监督检查,实现对业务过程的风险控制。采用多维度、多视角统计分析,为投资风险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投资管理风险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4)构建投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实现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前期投资决策阶段评估投资回报,优选投资项目,优化资本配置;项目实施中,对投资项目全程跟踪,实时掌控各项目运作的整体状况,确保投资收益顺利实现。项目后期,通过对投资项目目的、执行过程、效益和影响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后评价,从投资项目中吸取经验教训,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和改进投资效益。

2.合理规划、筹措项目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1)以需定融,提升资金筹划准确性,降低融资成本
以项目投资进度为依据,通过建立项目资金台账,制定滚动投资计划,实时掌握资金需求,合理安排融资计划,通过提升资金筹措计划的准确性,缩短资金投入的回报周期,降低融资成本。

(2)集中企业授信管理,合理进行资金调配
加强银行授信集中统一管理,依据资金缺口、资金敞口、资金余额以及预期现金流入情况,比较不同融资渠道的融资条件以及还本付息情况,合理进行资金调配,为项目资金正常周转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3)建立融资合同台账,实现对财务费用有效控制
依据资金需求合理安排融资提款计划,建立融资合同统一管理信息台账,精准掌握每份融资合同提款及贷款利息、费用情况,并生成合同还本付息表,实现对财务费用有效控制。

(4)还本付息计划动态反馈,及时提醒用户按期支付银行本息
依据融资合同实际提款金额、贷款利率等条件,及时反馈项目及各融资合同还本付息计划信息;自定义设置贷款到期提醒,确保用户按期偿还本金及利息,避免财务费用损失。

3.落实投资项目建设目标,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精细化管控
(1)强化设计管理,实现设计、建设一体化
发挥设计源头作用,强化对设计文件计划、登记、分发、跟踪、版本、变更等设计全过程管控,加强设计变更控制,提高设计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强计划管控,实现海外工程项目按期交付
多途径编制结构严谨可操作的进度计划,灵动的资源投入与项目进度密切配合,强化进度全过程跟踪、动态分析和计划管控,确保海外工程项目按期交付。

(3)以FIDIC条款为准则,有效降低项目合同履约风险
以合同为载体,以FIDIC条款为执行标准,规范各方履约责任,对海外项目合同执行动态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合同履约情况和结算节点,合理安排资金计划,降低项目合同履约风险。

(4)全过程、规范化采购控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采购流程固化、采购过程标准化,规范物资管理过程,在采购管理各环节建立业务控制点,保障采购活动有序开展。“二维码”扫描箱件清单、跟踪箱件货物,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海内外项目物流运输全过程跟踪、监控。

(5)质量过程控制,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可控、在控、受控
融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质量体系、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质量检查、不合格项处理等各业务环节有效管理,动态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实现对项目现场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评价、验收的体系化集中管控。

(6)标准化HSE管理,保障项目建设安全、稳定
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充实安全知识库,筑垒安全基石,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保障项目建设安全、稳定。

(7)精细化成本管控,提升项目盈利空间
通过制定精确的项目目标成本体系、预算成本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对项目从设计、采购、合同、施工等成本全生命周期管理,监控项目成本执行情况,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升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8)有效实行人力资源调配,满足海内外施工现场用工需求
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体系,加强人员调配,实现人尽其才;因地制宜,合理用工,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力成本;持续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薪酬体系,吸引优秀人才;打造智慧工地,加强海内外项目团队建设,实现跨国界文化融合,满足国内外项目需要。

(9)数字化移交,实现知识积累与价值传递
项目过程文档资料自动收齐和集中管理,构建工程建设经验知识库。通过整合基建阶段与运营阶段数据信息,实现物理工厂与数字工厂双移交,完成项目知识积累与价值传递。

(10)多方高效协同,降低沟通成本
基于投建营一体化平台,通过投建营各项业务融会贯通,将业主、业主工程师、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分包方、供应商、运营方各方整合到统一平台进行管控,实现各方高效协同,降低项目沟通成本。

4.建立生产运营标准管控体系,强化过程控制,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效益,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1)基建、生产一体化运营管理,实现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基建、生产一体化,实现企业知识一体化、资产价值一体化,实现发电企业从基建期向生产期平滑过渡,提升企业资产利用率,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率。

(2)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核心体系,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有效保障
以“偏平化、专业化、集约化”思想为指导,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作业标准、制度规定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核心体系,进行高效协同和精细管理,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有效保障。

(3)设备运行可控、在控,提高设备资产运营效益
深化设备资产管理核心理念,将生产实时数据和设备的点检管理、预防性维护和设备可靠性等业务深入融合,为设备资产状态检修提供有效支撑,提高设备资产运营效益。

(4)利用远程诊断技术,实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采用三维可视化、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挥诊断中心专家的经验优势,对设备实施远程诊断,指导安全生产,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升生产运营水平。

5.支持多语言、多币种,支撑国际化业务需要
提供系统多语言支持,满足企业全球运营和跨国业务高效协同管理需要;支持多币种核算和多币种交易时的汇率转换,满足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汇率管理要求。

6.分布集中式部署架构与断点续传,满足跨地域数据管理需求
针对企业和项目跨地域的特点,通过分布集中式部署模式在集团和各个下属企业独立部署系统。同时,结合断点续传技术,解决网络异常情况下的系统可用性问题,满足跨地域数据管理需求。
>
7.辅助科学决策,提高投资管理决策分析能力
(1)借助辅助决策工具,提供多层次辅助决策数据支撑
构建企业分级管理体系,借助投建营分析工具,帮助各级管理者推动、监督、落实投建营工作,实时监控投资项目执行全过程,动态掌控投资、收入、成本及利润状况,为科学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2)移动应用让投建营管理更简便、更高效
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拓展和延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投建营管理空间,实现多种移动应用和移动办公,从而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和事务处理即时性。

(1)打通从投资、融资、建设到运营整条产业链,保障工程建设企业投建营一体化商业模式成功落地
(2)以制度为依据,通过固化规范和标准,使投建营管理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融入集约化、集中管控思想,建立人、财、物、技术的集约化管控体系,有效提升项目投建营一体化管控能力
(4)将“四控三管一协调”全面落地,实现精细化投资项目全过程控制,大幅提升海外工程项目控制能力、交付能力和运营能力
(5)融入风险预控体系,强化项目投建营全过程风险预控,有效保障项目投资回报
(6)实现信息化与企业、项目和人员有机衔接,合理调配项目人才资源,实现对海外项目人员的科学管理
(7)基于投建营一体化平台,实现多方参与、目标一致、高效协同,大幅降低沟通成本
(8)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依托,提升投建营项目管理效率与效益,为管理层快速、可靠、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